• Facebook
  • LINE
  • Twitter
  • LinkedIn

最新消息

針灸救腦傷 加速復原

2006/12/17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台中市長胡志強夫人邵曉鈴由奇美醫院柳營分院轉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後,院方除積極施以西醫治療外,也打算透過中醫針灸的傳統療法來改善腦部功能。中醫界認為這是相當正確的決定,可加速腦部傷害的復原時程。

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針傷部主任孫茂峰指出,不管是頭部外傷或中風引起的腦組織傷害,中醫自古以來大都將頭皮針列為治療的第一選擇,這是因為頭皮針的刺激可增加腦部血流量,強化腦部新陳代謝,促進血塊吸收,進而改善腦部功能。

但他強調,頭皮針的下針部位一定要精準才行,否則達不到預期效果。一般說來,若是腦部運動區受創,應下針在顳葉部,可選率谷或角孫穴;平衡區受創,下針在枕部,可選腦戶或腦空穴;語言區受創,下針在頂枕部或顳葉部,可選率谷、角孫及四神聰等穴;至於感覺區受創,則下針在偏顳葉部,可選百會或神庭穴。

下針後,先以手捻針,再視病情輕重,留針半小時至兩小時不等。留針期間,可以再透過不同頻率及波形的電針來強化效果。依目前邵曉鈴的病情,孫茂峰認為只要施以頭皮針的治療,腦功能將可獲得明顯改善。

台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醫師龔彥穎表示,位於頭頂正中央的百會穴為腦神經功能調節點,向來是頭皮針下針的第一選擇。邵曉鈴因左臂截除,上肢功能受損,可另在頭皮上的中運動區下針,強化上肢運動功能。

除了頭皮針,龔彥穎認為,針灸軀幹穴位也可改善腦部受創引發的肢體障礙。如果是上肢運動障礙,可針手三里或合谷穴;如果是下肢運動障礙,可針陽陵泉、絕骨、三陰交及血海等穴。剛開始每天針灸一次,病情穩定後,改為每周兩至三次;療程因人而異,但至少應持續三至六個月才能見效。

上一頁